戏曲观后感(三)
戏曲观后感(三)
戏台家园
高一 1727班 张 丹
年纪不太大,也跃马扬鞭,也留恋过不少地方,而最使我魂牵梦萦的,还是霸州那座小城。那是是李少春先生的故乡,也是我的故乡。
李少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文武老生。今天声声铜锣鼓镲,敲打着我远隔千里的记忆,那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又自耳畔传来,声声入耳,还有那个调皮可爱的身影,又在心中荡起波澜……
清晨那座老旧而静谧的园子里,便早已有几位华发老人在亭台下、藤架旁、摩拳擦掌,李大爷拿来三弦,王伯伯操起二胡,随着大妈一声清脆有韵的青衣倒板“咿呀”叫醒了睡梦中的戏曲之乡。突然,一个小身影飞到其中一个鹤发爷爷怀里,叫着:“爷爷,爷爷!这是什么呀?我都听不懂。”“傻小子,这就是京剧可是咱的国粹呀!”爷爷浅浅的笑着,混浊而深邃的双眼中闪烁着什么。“哦,我知道爷爷很喜欢,我也想唱。”本以为是小孩子无着边际的玩笑,哪知老人还真向那六七岁的孩子讲起书文戏理来:“‘我正在城楼观山景’唉,想当年诸葛亮......”
老人恍若无人的像是说给自己听着,小孩子也装作听懂的乱应着,而我也在清脆鼓点中听了一整段《空城计》的故事。那种感觉很神秘,又不好描绘,又和下午在台下几时冒出的情感一拍即合。那是传统文化的魅力,不单戏曲,是来自古老东方千年古国历史沉淀下的魅力。
曾几何时,我不止一次想过,若每个小孩子的身边不单是手机电脑,而是像那位爷爷一样的长辈,我国非遗目录里本应有而丢失了的传统文化会不会有幸保留下来?感谢我的父亲,让我见识到流行音乐中没有的唱念做打,生旦净丑。青衣花旦的痴情清婉,铜锤花脸刀马旦的飒爽豪放,一云手,一捋鬓,风花雪月,金戈铁马。
静思之,一个人需要一个精神支柱,支撑他走过风风雨雨,雪刀霜剑;一个民族需要优秀的精神食粮,涵养文脉,承载历史。余秋雨先生也有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种,其最终意义不是军事的,政治的,而是文化的。”像戏曲一样的武术、中医,于我于国,便是如此的存在。
梦里,李少春剧院前的大雪飘下,琴棋书画、英风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