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观后感(四)
戏曲观后感(四)
学堂看戏之我见
高一 1741 李婷
今天,为了响应党的十九大号召,我们学校举行了“戏曲进校园”活动。对于我们这些00后来说,最不感兴趣的艺术形式可以说是戏曲了,仍记得对戏曲的印象最初是在儿童读本的漫画上,再后来就到了小学历史课本上的只言片语,但是通过这一次近距离接触,我发现戏曲的独特魅力。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每种戏曲都有各自的特点,如京剧的容华美,昆曲的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黄梅戏的悠扬委婉。
在活动的开始,主持人介绍了戏曲中的人物与表现形式。我仿佛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生、旦、净、丑每种角色都有自己的特点,在舞台上缺一不可;唱、念、做、打每种表现手段也都要求戏曲演员们有非常扎实的功底和良好的心态。这才真正感觉到戏曲中原来有这么多门道,以前总认为戏曲就是舞台上的穿越剧,简单几个动作,简短几句台词就可以,现在看来着实幼稚可笑。
与学生互动的环节,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上楼梯”的动作,在一个平面舞台上表演出一个立体的动作,是很难做到的,学生们坐得有的滑稽、有的动作不到位引来观众的笑声一片,但能做到这样已经不错了,接下来是花旦“姐姐”,优美的步伐、娇柔的身姿,让我沉迷其中。但不知她们在绽放的同时,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
观看《花为媒》中的一个选段时,我的情绪真的是随着故事的跌宕起伏而起伏,就连最后结束时,都意犹未尽,不可否认,我对这评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要更深入的了解它。
常言道: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必须亲自去尝一尝。其实,很多东西不能光看表面,需要亲自去实践,才能知道事物的真假。就像戏曲,它虽不分时代,但既不会过时也不会老套。它是中国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永不褪色。
通过这次的“戏剧进校园”活动,我感受到戏曲真的是独具魅力,它值得被人关注、喜欢,希望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喜欢,学习并传承这一传统文化,让它走出中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