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探究———解释———应用———拓展”的模式展开,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尽力做到教材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问题相挂钩,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显示数学的实用性。这方面,教材已经做出了很好的示范,编写了很多实例,如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开始就从8个集合实例入手,引出元素和集合的含义。而有效教学的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体现自己的个性,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以下是本人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1、把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通俗化、具体化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引入,课本设计了鱼化石中碳14的残留量。其中在一个班讲课时用课本的引入,等到讲对数函数时,继续用该引入,此时让学生动手探究,学生很不愿意动,原因大概是问题远离他们实际生活,并且数字太繁,在另一个班上课时,把问题改为:“如果你父亲第一个月给你10元零用钱,假设你父亲给的零用钱每月以10%的增长率增加,问多少个月后你父亲给的月零用钱达到1千元?”这时学生可来劲了,马上算,表现出的热情和积极性与第一个班上课时完全不同。
2、合理分配课堂上合作探究与技能训练的时间
3、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整合教学内容
总之,新教材的推广使用,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新
的挑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研讨和交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同时关注学生情感,以人为本,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适合于学生的课,才是真正的好课,在好的教学模式下要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情感,针对课堂中不同的情况,随机应变,统领全盘,把握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