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邑宏达学校!今天是:
正在加载数据...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

必修1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18日 点击数: 字号: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探究———解释———应用———拓展”的模式展开,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尽力做到教材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问题相挂钩,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显示数学的实用性。这方面,教材已经做出了很好的示范,编写了很多实例,如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开始就从8个集合实例入手,引出元素和集合的含义。而有效教学的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体现自己的个性,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以下是本人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1、把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通俗化、具体化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引入,课本设计了鱼化石中碳14的残留量。其中在一个班讲课时用课本的引入,等到讲对数函数时,继续用该引入,此时让学生动手探究,学生很不愿意动,原因大概是问题远离他们实际生活,并且数字太繁,在另一个班上课时,把问题改为:“如果你父亲第一个月给你10元零用钱,假设你父亲给的零用钱每月以10%的增长率增加,问多少个月后你父亲给的月零用钱达到1千元?”这时学生可来劲了,马上算,表现出的热情和积极性与第一个班上课时完全不同。

2、合理分配课堂上合作探究与技能训练的时间

知识技能主要是靠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的笔头训练,才能保证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所以每节课要合理分配时间,在两者之间取平衡。稍难的问题还是要反复操练,不止望一蹴而就。函数的奇偶性的判定和证明问题中,学生易忽视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如练习中给定区间[1-a,2a],不知道端点关于原点对称,两个端点互为相反数的人很多,在上课时已反复多次强调。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和奇偶性等都可以从图象中看出来,所以能画图的问题一定要画图,老师给学生示范,要让学生养成先画图再思考的习惯。

在学对数的性质时,由小组分工合作,分别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图象,让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图形特征,从而得到对数函数的性质。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在列表时不少人自变量x123,图象自然也只画了第一象限内的一小段;而有的画了一、四象限内的部分,就想当然,也就把曲线画穿过轴……由于是分工,所以学生每人就不需画出所有的图形,有时间指正(或更正)错误,欣赏别人的成功,同时加深对图形的理解,这样既省了时间,又能达到探究互助的目的。  

3、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整合教学内容

初中的函数,教材采用“变量说”,高中提出了“对应说”;人教A版采用了从实际例子中抽象概括并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定义函数的方式介绍函数概念,把“映射”作为“函数”的一种推广。这种安排更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理解函数的概念。在教学时,为学生设计他们熟悉的“行程问题”、“比例问题”、“价格问题”,利用图表、图形(如课本第26页的练习2),让学生探究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从学生熟悉实际背景和定义两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本质。

总之,新教材的推广使用,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新

的挑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研讨和交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同时关注学生情感,以人为本,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适合于学生的课,才是真正的好课,在好的教学模式下要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情感,针对课堂中不同的情况,随机应变,统领全盘,把握整体。

 

分享到: